NEWS
ZHENGZHOU RUIZ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 新闻中心 —

秋季养鱼好催肥,想要高产先做好这几点

作者:本站原创 日期:2019年10月13日

秋季鱼类吃料旺盛,是鱼类催肥长膘的大好时机,对养鱼户来说,抓好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搞好秋季培育,对在入冬前上市的鱼类可提高养殖效益;对达不到上市规格的鱼,能增强鱼体御寒能力,从而为鱼类安全过冬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秋季养鱼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呢?


一、关注水质-及时调控


秋天养鱼要保持水体“肥、活、嫩、爽”。每隔10至15天,要加注一次新水,使用增氧机每天给池塘增一次氧。同时,需要降低水体酸度,保证给鱼提供合适的PH值环境。适当的时候,可泼施微生物制剂,以调节和改良水质。


中国所在的地球纬度来说,从北端的新疆到南方的广东地区,农历节气的立秋后,受温差和光照强度的影响,是更适合藻类的生长繁殖,往往这个时候也是滤食性鱼类的生长高峰时期。当外界条件越加适宜,越容易造成单一藻类形成优势种群,对藻类营养的需求量越大,所以入秋后的水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猎豹截图20191013155914.jpg


一方面:从季节变化来看,水温是总体处在逐渐降温的过程中,一旦急剧降温,则容易引发水体对流,对底质与水质的调节要求更高。


另一方面:早晚温差增大,水体对流频繁,对投喂管理要求更高,当发现晚上溶氧不足时,务必要减少临近晚上一餐的饲料投喂量,或是尽量把投喂时间提前到太阳下山前2小时投喂。




每年入秋的这段时间也是泛塘的高发期,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湖南一水库老板损失最巨大,600亩的水面,几十万斤鱼在一两天之内死得所剩无几,损失高达上百万。这种情况本是可以避免的,预防的方法就是通过水质调节,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即便形成强的水体对流,由于提前把底质的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分解,水体对流引起的危害就会大幅度减少。


除了水质调节外,另一个入秋后要重点强调的就是增氧机的使用,对于一些水较深,地处洼地,周围有山丘围绕的塘口,容易形成稳定的温跃层,像这样的塘口,尤其要注意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打破水温分层。


其次就是关注水体溶氧变化,现在好多塘口都有自动溶氧监测设备,当发现晚上溶氧过低,那就要从产氧与耗氧两方面去寻找原因。比如水透明度过大,藻类结构单一,可能就是由于藻类营养不足,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补肥。如果水色正常,水体中花鲢太少,那就还要考虑到是否是轮虫过多,使用适当的方法杀虫,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杀虫浮头就立马减少







二、加大饲料的投喂


秋季天气凉爽、水温适宜,非常适合鱼儿生长,所以要加大饲料投喂。特别是水温在20-28℃时,鱼生长最为旺盛,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时机强化投喂。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投饲量,实际中有“饱食而死”现象,这是由于忽视了鱼摄食后耗氧量増加,腹中有饲料比没饲料的鱼更难度过低溶氧量的难关。在良好的溶氧状态下,鱼类每天吃7--8成饱为最佳。


投饲要做到晴天正常按时投,阴雨天气少投,如下午突降雷阵雨或天气异常闷热,最后一顿饲料可以少投或不投。秋季水温下降,要防范投饲过多。如鱼不浮出水面集群摄食时,宁可让其暂时挨饿也暂不投饲。




同时,在这个季节,有些鱼塘发现鱼天天早上出现浮头,要上午十点过才能把上午一餐的饲料投下去,而且一看鱼的个体还比较小。其实发生这种情况,大多数还是水质出了问题,就是鱼吃得多,可分解粪便残饵的有益菌却没有补够所致。


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迅速分解养殖水体残饵、水产动物排泄物、动植物尸体和有机硫屑等污染物


在水体中,我们天天在投料,一天还投几次,鱼也一天24小时在不断的排泄,所有这些粪便都含有大量没有吸收的氮,在水体中各种形态的氮素循环都需要有益菌的参与,当鱼排泄得越多,超出天然水体中有益菌的分解能力时,就需要人为补充有益菌,当饲料投得越多,那补充的有益菌相应的也就应该更多。可有的人总是期望使用一次就可以管一年半载,这个肯定是不现实的。




另外,秋季晚上最低温度低的只有二十多摄氏度,可白天温度最高时可达35摄氏度以上,光是早晚温差就有10摄氏度以上,还不用说处在刮风下雨的降雨周期,所以水体对流在这个季节是最为明显。对于底质较差的,应急处理也没有用强氧化剂底改片的池塘,很容易出现鱼的吃食不好。



这样的水体大多由于底质差,引起水体亚硝酸盐高,造成鱼体血液内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具有运输血液中氧的功能,所以亚硝酸盐越高,越容易造成鱼的机体假性缺氧,使得鱼因为机体缺氧,而造成吃食不好,非要等到下午水体中雨溶氧非常高时,此时鱼体内溶氧达到充足的情况,才正常吃食。所以经常出现养殖户说,上午吃料不好,下午一餐吃得好,不用怀疑,这样的鱼塘水质调节还是没跟上。




水质调节得好的,水质一天有三变,同时平时是很少看到鱼在水面游的,就连在二层水里都很少发现。平时鱼也很少缺氧浮头,只在当密度非常高时才会发现鱼在水面上游动。所以只有把水质调好,鱼才吃得多,长得快,饵料系数才会低,养殖效益才会更好。


注: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的日子,喂食最好在早上8点和下午4点左右进行,切忌在中午水温高热时投料。


三、注意疾病的防治


秋季池塘鱼病主要由多发性的细菌病毒性疾病引起,如烂鳃、肠炎、赤皮等。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池塘进行消毒,提前预防。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一些保健性中草药防范病害。


每年都会在秋冬季节发生一些死鲤鱼的现象,一旦发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发病快的,在短短三五天就可以达到70%的死亡率,让有些养殖户损失惨重。




这就是由鲤鱼疱疹病毒引起的鲤鱼疱疹病毒,这个病在裸鲤(镜鲤)上相对发病率高一点,满甲鲤鱼相对发病少一些。发病时间段与水温关系密切,常在13摄氏度至29摄氏度发病,尤其是在20-23摄氏度,是最容易发病的水温。当水温低于13摄氏度,或高于29摄氏度,就基本不发病。


所以,对于一些价值很高的观赏鱼发生这个病,可以通过调节水温来防治这个病。只要把发病的鱼放入水温高于30摄氏度的水温,如32-35度,保持两到三天,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由于疱疹病毒带来的死鱼。但遗憾的是,虽然暂时减少了鱼病的发生,但病毒仍然存在,鱼仍然带毒,也有可能当水温回落到适宜发病的水温,再次发病。针对这种情况,处理的办法,就是提前内服免疫增强剂。




对于鲤鱼疱疹病毒病的诊断,可以检查鱼的眼睛是否有凹陷,头部皮肤是否有凹凸不平感,背鳍很难立起散开,鳃丝出现肿胀,而且是从鳃丝基部一直延伸到鳃丝末端。有时还可以发现鳃丝有大量的柱状黄杆菌。虽然有柱状黄杆菌,但单一的抗生素内服,对于鲤鱼疱疹病毒来说,却很少能有效果。通过我们这些年的实践,发现抗病毒液内服加外用,有较好的治愈效果。而杀菌用药则不能选用刺激性强的三氯及其他一些毒性很强的杀虫药。


当发生病毒病,纯的碘是首选的杀菌剂,如我们采用的碘,用量是100毫升可以用到2亩水体,用于浸泡时,可以用至50ppm,浸泡时间不超过15分钟,如果是鱼卵,则可以加量至200ppm浸泡。


四、关注浮头、泛塘、中毒


如果投入的饲料量过大或天气问题造成鱼群采食异常,残存的有机质多,将会消耗鱼池中大量的氧气,可能因缺氧而发生浮头现象。所以,每天早晚、尤其是下半夜,要查看鱼塘,了解鱼儿活动和摄食的情况。一旦发现浮头、泛塘,要及时打捞死鱼,清除草渣等杂物,保持鱼塘清洁和水质干净。


另外有时候水体对流引起鱼浮头,不单是因为缺氧,看一看增氧机周围有没有鱼就知道,如果增氧机周围鱼很少,鱼头朝向岸边,或是流水的地方,或是水体有腥味,那就凭此症状,基本就可以确定鱼还有中毒的现象。




处理的办法应是解毒与增氧同时进行。而最为快捷的办法,就是用盐,其一:盐可以起到清鳃的作用,增加溶氧通过鱼鳃进入鱼的机体内;其二:盐可以增加水体盐度,调节鱼体内外的滲透压,让机体内的体液向外排,促进有毒物质的排出,起到解毒的作用,同时间接提高机体内氧的浓度。这里补充说下盐的用量,按水面一亩二三十斤到三五十斤都可以。


另外,许多人或许有疑惑,为什么打了谷子之后,田里流出的水会引起鱼中毒呢?是这样的,谷子收割了之后,谷桩、稻草开始腐烂,腐烂的稻草与谷桩就会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氨氮、亚硝酸盐以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当下雨,把田地里的雨水汇集,通过水流进入养殖区,特别是四川的一些鱼塘处在山丘之间的沟壑中,上面是稻田,下面是鱼塘,如没有独立的进排水,像这样的鱼塘很容易出问题。同时雨水也容易把地表的一些有机质、腐屑物汇入养殖水体,易诱发秋季寄生虫爆发。像锚头鳋,近年来的九、十月份都有一个高发期,一周或两周前,鱼体上还没有红点,有时只要一两周就发现鱼体上满是红点,笔者曾经在一条鲫鱼的体表下发现了三百多条锚头鳋,鲫鱼通体发红失血。 





对于秋季发生水体中毒,由于温度较夏天要低一些,所以要快速急救处理,采用合适产品迅速降低氨氮,降解毒素,其次备上有机酸也是可以的。若要从根本上预防,或是解决根本性问题,那当然还是用有益菌分解。